请输入关键字
赤峰市医院利用PICC技术为超轻双胞胎早产儿打通生命通道
2022-09-05

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技术是从经外周浅静脉,循着静脉走行到达上、下腔静脉的技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输注对外周血管产生损害,减少输液外渗等情况的发生,更大的减轻患儿的痛苦。近年来PICC技术是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广泛使用的静疗技术之一,尤其是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中,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刺激,是新生儿发展性照顾中极其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2022年8月29日,我院新生儿科在赤峰市妇产医院保台一对26周+5的龙凤胎宝宝,女孩670g,男孩970g,女孩身长30cm,由于胎龄小,体重低,其吸吮、吞咽功能尚不完善,无法通过肠内满足患儿机体需求,需要有较长时间静脉输注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的需求;为了维持血压改善循环;维持体液酸碱平衡,还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碱性液等,这些药物浓度高、渗透压大、刺激性强,患儿血管管径小,频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容易破坏患儿的血管,增加感染机会,更增加患儿的痛苦。经过新生儿科主任高萌及主治医生刘迪对患儿病情进行详细评估,护士长钱宏利、主管护师庞可欣等科静疗小组进行血管评估,决定给双胞胎置入PICC导管。

置管前物品准备

备齐各种物品,建立无菌台,明确人员分工,开始置管。

置管过程

送PICC导管                            留置成功

面对670g的超早产宝宝,宛如巴掌大小,体重小,皮肤嫩,血管细脆,就是留置静脉留置针也是极大的挑战。由于宝宝需要离开暖箱,在辐射暖台上完成置管,为了确保体温稳定,她们在孩子身边放了恒温的热水袋为患儿进行保暖。除了要穿刺的下肢以外,其他的身体部位进行了包被包裹和戴小帽子,来减少蒸发散热。

新生儿 PICC 置管术一直以来是新生儿科护理领域的一项巨大挑战,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风险性高,对操作者的严密分工、穿刺精准度要求极高。

时间在紧张的气氛中慢慢过去,每个人都宁心静气,小心谨慎,最终历经30分钟的专业操作,钱宏利和庞可欣为龙凤胎患儿成功置入PICC导管,整个过程配合默契,一气呵成,为患儿的后续治疗建立了一条绿色通道,堪称早产儿的生命之管。

PICC置管术的开展,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解决了患儿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避免了反复穿刺所造成的患儿感染等并发症,也减少了穿刺造成的患儿刺激,降低了患儿输液外渗的风险,提高了 NICU 的护理质量,保护了患儿外周血管,更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所需。目前,此项技术已在我院NICU 常态化开展,能够为更多新生儿保驾护航。



✦ 供稿丨护理宣传小组 新生儿科护理宣传员 胡烯琳

✦ 编辑丨李  丹

✦ 审核 | 邓新颖

             连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