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科普|发热那些事儿
2022-03-02

发热,就是发烧了呗,感冒了吧?吃点退烧药,睡一觉就好了嘛!要是还没好就吃点消炎药,多喝点水。实在不行,就用白酒擦擦身上,多擦几遍就好了。

可能大部分人对于发热的理解都与此相似。那么什么是发热呢?

发热,又称体温过高,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畏寒,甚至寒战、呼吸脉搏加快。发热了,怎么处理比较好?立马吃退烧药?盖上被子捂一觉?

都不是!首先我们要明确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常见的有普通感冒、流感引起的发热,风湿病情引起的发热,还有一些真菌、结核菌、衣原体感染等,当然也包括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的发热。疫情期间,如果您有发热的症状,请您立即去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在排除新冠肺炎及传染性疾病感染和其他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等情况以外,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一.体温在37.3-38.5℃,以物理降温为主

1.适量饮水

在没有器质病变限制的情况下,多饮水,排尿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温度,从而降低体温。降温后期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因排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如果感觉没有食欲可用果汁、牛奶代替(没有过敏反应),像西瓜汁、橙汁、苹果汁,注意选用常温。也可用流质的食物代替,像大米汁、面汤、红豆汁、菜汁等。

2.减少衣物降温

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室温18-22℃,湿度50-60%,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解开衣物和被褥,可以达到很好的降温效果,但注意腹部和足部保暖,避免受凉。

3.头部降温

额头部敷冰毛巾,3-5分钟更换一次,或者用降温贴代替,降低头部温度。

4.温水擦浴

可将毛巾拧至半干,缠于手上成手套状,以离心的方向擦拭,水温32-34℃。擦浴禁擦心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注意禁用酒精擦浴!尽管酒精擦浴可促进散热以降低体温,但对于正在使用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等抗菌药物的患者将增加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风险。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特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将加重出血症状。

5. 冰袋应用降温

当体温>39℃时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放在颈部、腋下、腹股沟大动脉搏动处,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避免冻伤,心前区、腹部、后颈、足底禁用!若没有冰袋的情况下,可选用矿泉水速冻。若出现寒冷寒战,面色苍白,立即停止冰块外敷。

二.体温超过38.5℃时,以药物降温为主

药物降温

1.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龄的儿童和成人

布洛芬儿童的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1次,10 mg/(kg·次),1天最多4次。成人常规用量为200~400 mg/次,每6~8小时1次,1天最多4次,1天最大剂量2 400 mg。布洛芬退热作用比较强,退热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热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因此,有哮喘的患儿应慎用。

2. 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药首选,适用于>3个月龄的儿童和成人

儿童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1次,每次15mg/kg,最多4次/日。成人常规推荐剂量为500 mg/次或650 mg/次,每4~6小时1次,1天最多4次,1天最多3 000 mg。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都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避免用药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过量会造成肝损伤。

一般来说,服药后的一到两小时左右会慢慢产生效果。药物降温同时可以搭配物理降温。如果几小时后,没有得到缓解,不宜再次服用、不宜加量,因为服用过多,药物中的成分可能会影响到肝的健康。另外,也不宜混着吃,以免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三.促进舒适、补充营养

1.休息

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高热者需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

2.口腔护理

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3.皮肤护理

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

4.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饮食。因为高热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吃油腻的食物不易吸收,也容易导致腹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发烧后的处理方法了,并不是立马要吃退烧药,也不是捂一觉出汗就好了,而是要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当然了,发热了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做系统检查和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

新冠感染聚集性疫情期间,封控区、管控区、隔离场所人员看病就医咨询和投诉建议,请拨打12320。

✦ 供稿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讯员  丁亚楠

✦ 编辑丨李丹

✦ 审核 | 邓新颖 党办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