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赤峰市医院多学科联动MDT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危重孕产妇,目前产妇和新生儿已经痊愈并出院。
39岁的二胎妈妈刘女士,孕32周,双胎妊娠,因恶心、呕吐及腹胀腹痛,急诊就诊于赤峰市医院产科,给予住院治疗。经过一系列详尽检查,产科医生发现刘女士的转氨酶明显高于正常值,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纤维蛋白、血小板明显降低。产科主任李秀娟团队综合分析病情,迅速判断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的妊娠期特发疾病,该病非常凶险,是与“羊水栓塞”一道被产科界称为“产科死神”的孪生姐妹,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极高。面对如此严峻的病情,产科立即上报产科安全办公室,积极组织全院会诊,合力抢救患者。
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迅速召集了重症医学科(ICU)、麻醉科、消化科、肾内科、血液科、输血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根据该患者病情经详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充分备血、立即行剖宫产手术,同时与孕妇家属沟通疾病凶险性。如何在患者凝血功能极差的情况下避免术中术后大出血、术后盆腹腔血肿形成,对产科医生的手术技术及各相关科室的团队协助救治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对此参加会诊人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应急预案。随后,在麻醉科团队精准剂量的麻醉支持下由产科团队行精细的剖宫产手术娩出两名女婴,同时新生儿科团队进行复苏转运新生儿;术后产妇转入ICU病房继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产妇病情恶化出现肝衰竭及其他脏器的功能不全,启用了人工肝治疗,最大限度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经过多学科医护人员精心施治,耐心照顾,刘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术后第5日转入产房病房,术后第10日出院。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晚期罕见的特有的致命性疾病,又名妊娠期急性黄色肝萎缩,本病起病急而凶险,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但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一般发生在妊娠28-40周,多见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初期多表现为持续性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或头痛。发病数天至1周后孕妇出现黄疸。孕妇常伴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也可有一过性多尿和烦渴,继续妊娠病情会继续进展,进一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意识障碍、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妊娠期急诊脂肪肝如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风险。
针对该产妇的特殊的危重病情,我院发挥综合性医院的产科优势,启动“多学科会诊救治机制(MDT)”,对危急重症精准识别、快速处理和通力协作,成功地将该例罕见的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彰显了多学科联合协作诊疗的优势和救治危重孕产妇的强大的实力。作为赤峰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我院将为广大孕产妇保驾护航。
✦ 供稿丨产 科
✦ 编辑丨李 丹
✦ 初审 | 连 坤
终审 | 邓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