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怀揣梦想来到赤峰市医院,身份从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一名临床医生,在将近十余年医疗实践中,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迷茫、彷徨,同时在我院医务科及科教科的领导下从事教学工作,自己也有了另外一个教师身份,对临床思维累积了一些粗浅体会,今提出来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切磋讨论,或许有益。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临床思维在书本里很少提及,课堂上也少有讨论,许多医生往往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摸索后,逐渐领悟其意义,这样势必事倍功半,"觉悟"恨晚。掌握临床思维方法,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无疑事半功倍,受益终生。那么临床思维是"教"出来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回顾一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灌输式教学虽然能短时间内增加知识,但部分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被动性和不积极的状态都会造成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随着时间飞逝而很快忘记。在实习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学生还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相当"文书"的角色,每天都是在教师的指示下做抄抄写写的工作。平时老师的理论传授只是"填鸭"式和义务式。我不是说理论知识不重要,但让医学生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更加重要,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如何掌握这项技能呢?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真的不容易,我们经常说培训临床思维,所谓临床思维就是医学上的逻辑思维。其实要想掌握这项技能重点在于如何深刻理解"培训"这两个字的含义:培的教学,给学生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机会;训的教学,通过解构,让学生正确的建构思维。
记得我刚大学毕业后,医院医务人员紧张,很快需要自己独立管理病人,接收了许多疑难危重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每当遇到难题请示上级医师意见时,我的老师杨立宏主任医师反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你想怎么办?刚开始我很迷茫,很不习惯,不知所措,之后每当遇到问题时,自己先恶补一下相关知识,自己制定相关诊疗方案,回头向上级医师汇报,这时杨立宏主任医师会给我指出不足之处,优化诊疗方案,我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回头想想非常感谢赤峰市医院能给年轻人直接管理患者锻炼的机会,同时感谢成长过程中遇到老师。是她们让我认识到医生要培养临床思维,首先要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正确的构建思维,既要深入具体病人的各种矛盾之中去认识疾病,又要不断总结并善于提高思考能力,方能取得比较正确的诊治效果。那些仅有书本知识,缺乏临床实践;或光忙于实践,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都不易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是锻炼提高医生辩证思维能力,迅速强化所学知识,纠正经验不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