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梦·劳动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诊疗、针灸、推拿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金山校区隆重开幕。本次比赛共有14支代表队126名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来自赤峰市医院的丁恩奇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针灸个人一等奖。面对荣誉,丁恩奇说她只希望做一名病人眼中的好医生。"中医大夫运用中药,治好了我母亲多年的风湿病,使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丁恩奇说,13年前母亲的求医经历,对她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针灸的神奇,我是见识过的,很多人都对中医有误解,说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性病。我要让大家都知道,中医急慢性病都能治。" 2013年7月,硕士毕业的丁恩奇选择了赤峰市医院工作,服务于家乡百姓。2015年至今,一直在康复科担任主治医师。
在丁恩奇的从医经历中,很多人对针灸治疗方法不了解,往往会放弃这种疗法,丧失治愈疾病的最佳机会。"针灸治疗优于一些单纯用药,有些疾病对针灸治疗有特效。"有一年夏天,亲戚家两岁半孩子急性吐泻,家人着急给丁恩奇打电话,她去了在孩子手指扎了几下,立刻症状消失,孩子睡了一觉后痊愈。几年间,丁恩奇用手中一枚枚银针,医治了最常见的头疼颈椎病,包括急慢性疾病,例如卒中昏迷、风湿病等,针灸治疗效果非常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是对中医人的概括。每每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她都会和同窗学友们一起交流和探讨。
丁恩奇认为,随着年代的推移、针具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仅仅继承是不够的,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必须拓宽应用病种,打破以往的禁区,使之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作为人类非遗项目代表作,针灸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针灸技艺,成为摆在丁恩奇面前的一道课题。秉承着针灸"文化传承"的理念,丁恩奇注重针灸技艺的实践传承,根据新病种,发挥针灸更好的效益,在保护传承中构建"口传心授"的新模式。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