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逸文,中国(内蒙古)第24批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赤峰市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擅长困难气道病人的麻醉处理,各种危重病人的麻醉,各种周围神经阻滞和常见的疼痛治疗。2015年曾作为访问学者远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麻醉与危重症学科访问学习。
从去年的12月18日,离开祖国来到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千丘之国卢旺达转眼已经10个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卢旺达和卢旺达人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卢旺达1962年摆脱先后殖民它的德国和比利时殖民获得独立。然而,这个国家的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丛林中发展,实属不易。力挽狂澜的卡加梅总统上任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众多的国际援助下卢旺达人均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一名医疗队员我能接触到的资讯也是相对有限的,不敢遑论国计民生,就跟大家说说我在卢旺达基本古医院工作的经历中的一些跟医疗相关的感受。
相信很多人都在国内的网络媒体上看过卢旺达的阅兵式,卢旺达士兵口中的口号都是喊着汉语的“一二一,一二一”。不难看出卢旺达和中国的渊源很深。虽然中国在基础建设和经济生产生活中对卢旺达的帮扶和援助很多,但是卢旺达的医疗教育和学科管理体系跟我们还是很不一样的。也许是地缘的因素,很多非洲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受欧洲国家的影响更多。实际上早在2009年卢旺达共和国就加入了英联邦国家,而在医学教育方面自然也秉承了欧美的教育模式和相关体系,当医生必须现就读医学院校经历4年医学相关的普适医学教育,毕业后再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医学专业起码2年后才能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虽然采用的模式是一样的,然而实际的麻醉学教育展示出来的效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因为我来到基本古医院发现麻醉科的同事只会做腰麻和全麻。我接受的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很难想象这样的反差。我就询问基本古医院的同事,麻醉的方法很多,为什么你们不会做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之类的其他操作呢?后来我才了解了其中的原委,卢旺达的学生学医的过程中是完全没有课本的,只有老师在课堂上用电脑播放幻灯片来教学,一次播放一次过,想要反复的学习医学的专业课程只能从网络上自行获得相关知识学习。说到这里,我觉得国内学医的年轻人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起码多看两遍课本教材,不然跟卢旺达的医学生相比,懒惰的学生起码为此应该心生惭愧。在麻醉专业学习过程中像神经阻滞这样的技术必须经过至少1年的亚专业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有资质做相关的麻醉操作。造成只会腰麻和全麻的另外一个原因不仅是学习不便,更多的是受经济和卢旺达国情所限。卢旺达国家体量非常小,人口1000多万但是面积仅仅是内蒙古赤峰市面积的四分之一,卢旺达没有自己独立的医疗仪器生产的厂家,几乎所有的医疗仪器和耗材不是捐赠就是进口。工作的这几个月注射器和药物的包装跟产地几经更换,不是你想用什么选什么,而是有什么用什么。在基本古医院见到了久违而又亲切的德国贝朗医药生产的盐水和穿刺针、意大利的注射器、印度的碘伏消毒液和各种注射针剂等等大多数都是他国捐赠的医疗物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这边做腰麻无疑是成本最低的选择,这里跟国内不一样的是卢旺达几乎根本没有专门的椎管内麻醉穿刺包,独立包装的腰麻针+局麻药就可以搞定常见的腹部和下肢手术。腰麻做不了的手术统统做全麻。因此,在没有相应的医药卫生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导致了卢旺达的医学教育貌似也只能展现出学到欧美医学教育模式的皮毛。所以,我会抓住每一次临床操作的实际对基本古医院的麻醉科同事进行临床教学带教。跟这些常规的麻醉操作的缺失相比更令我震撼和担忧的是在我10个月的临床工作中,参与了几次成人和小儿的危重病人抢救过程,我发现卢旺达的医护人员对于心肺复苏(CPR)的流程缺乏标准化的训练,抢救器械和药物准备不充分,操作不标准,医护人员配合不默契、不同步等问题,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心肺复苏的效能。这项麻醉科救命的技能假如学之不精的后果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于是在我的援外工作中,一直想找机会给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心肺复苏培训。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金秋十月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麻醉日,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在这一天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和实操培训更有意义的事情了,眼看还有不到两个月我的援外任务就结束了,在离开卢旺达之前我必须了却心肺复苏培训的这桩心愿。
经过跟基本古医院麻醉科同事的共同组织筹划,我们选定了世界麻醉日这一天面向全院,重点对新入职的年轻医生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和实操培训。2024年10月16日,在世界麻醉日的前一天,我摩拳擦掌,压抑不住的兴奋,次日我一大早便来到卢旺达基本古医院和医院麻醉科的同事们一起,为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开展了一场理论结合实践的心肺复苏培训。生怕迟到的我,清晨7点未曾用餐便投入了培训工作,整个课程和实操培训历时6个小时,持续到下午13点结束。
先是对每一位学员进行了一次小测验,了解一下培训前学员们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理论培训和分组的实操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我和同事们分成人、小儿心肺复苏和心脏电除颤3个版块,重点讲解了心肺复苏中的关键步骤:气道管理、胸外按压的正确操作方式,以及心脏除颤的使用技巧。我们将每一个环节详细拆解,确保每位学员不仅掌握理论,还能在实践中娴熟运用。培训中我还特别强调,CPR是一项关乎生死的重要技能,医务人员必须时刻保持熟练操作和协调配合,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反应。此次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新员工的急救技能,也为世界麻醉日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义。
培训过程中,我还耐心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来自卢旺达的实习医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低体温会导致心脏骤停?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有意思,因为对于在北半球寒冷地区长大的人来说,低温的危害几乎是常识,但对于常年生活在赤道附近一年中只有旱季和雨季,没有所谓春夏秋冬的卢旺达人来说,低温环境可能就显得有点陌生了!我从理论角度解释了低温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当体温下降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功能衰竭,心脏停止跳动。但当学员继续追问“那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低温呢?”我灵机一动,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情景做了生动的解释:“当人掉入低温的水中,或暴露在极寒环境中时,就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人的新陈代谢机能迅速衰竭,很快就会发生心脏骤停。”这个形象的例子帮助学员们更直观地理解了低温对人体的危害。实操阶段我们将学员进行分组逐个考核评分,模拟培训的教具跟国内的实操培训相比略显简陋,除颤的环节为了演示效果我还决定在真人模特身上演示,以加深学员们的印象。培训就是这样因地制宜,接地气的培训效果才是最有亲和力的,培训结束后还给每个学员准备了小礼物。
看到他们每一个学员学习的认真态度以及培训前后的效果,我们还是觉得成就感满满。此次培训不仅帮助学员们提升了急救技能,还通过与生活场景和文化的结合,加深了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非常生动有趣,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也让我通过这种面对面、实践性的培训,以实际行动庆祝了世界麻醉日,同时为当地医疗队伍的能力提升贡献了力量,也了却了我的援外心愿,也是我经历的最难忘的世界麻醉日。
✦ 图文丨麻醉科 姜逸文
✦ 编辑丨张燕妮
✦ 初审 | 邓新颖
终审 | 朱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