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食管里面建隧道——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微创治疗(POEM)
2016-06-12

2016年5月2日,赤峰市首例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微创治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我院成功完成。患者张某,吞咽困难、食管反流、餐后呕吐多年,加重一年,明确诊断二月余。手术在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杨爱明教授的指导下,由我院腔镜室医生实施完成。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目前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食管胃结合部(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以及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症状: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餐后呕吐、食物反流及反流所致症状(误吸、咳嗽、肺感染等)、体重减轻、出血、贫血等;检查:可通过X线钡餐(鸟嘴征)、食管动力学(金标准)确诊,胃镜可做参考检查。

POEM操作过程如下:食管黏膜层切开 ——常规于EGJ上方10 cm处行食管黏膜下注射,纵形切开黏膜层约1.5~2 cm显露黏膜下层。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隧道”——沿食管黏膜下层自上而下分离,建立黏膜下“隧道”,直至EGJ下方2~3 cm;肌切开 ——完全、有效、足够长的肌切开是保证POEM操作成功的关键。胃镜直视下从“隧道”入口下方2 cm处开始,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纵形切开环形肌束至EGJ下方2 cm以上。肌切开完成后确认胃镜通过贲门无阻力。为保证疗效,肌切开长度常规为8~10 cm,至少应超过EGJ下方2 cm。具体切开长度可通过内镜或测压判断,为保证长期疗效,建议对症状严重患者行全层肌切开术,尤其是EGJ上下5 cm范围的全层切开。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

术后当天禁食、补液、半卧位、心电监测,观察有无颈部和胸前皮下气肿。术后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3天,并使用抗生素(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但用药总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对有气胸、大量出血、高龄及免疫缺陷患者,可酌情延长用药时间。

患者可在术后接受胸片、胸部CT检查,了解有无纵隔气肿、气胸、气腹和胸腔积液等。常规术后3天进流食,术后2周进半流食,术后口服PPI 4周。

以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有药物、内镜下球囊扩张、外科传统手术等方法;前两种方法均效果差、复发率高,中远期效果不佳,患者需经多次反复治疗,痛苦大;而传统手术虽然远期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创伤大、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并有一定禁忌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2008年首次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我国于2010年开始临床使用POEM,经过两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开展该技术最多的国家。与传统手术相比,POEM能获得同样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轻、禁忌症少等优点,操作相对简便,耐受性好,风险小,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方法的首选;POEM虽然存在一定复发率,但仍可通过再次POEM治疗等补救。

有研究表明,POEM术后,95%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得到缓解,且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由于POEM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特别快,疗效可靠,或许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选择。

 

  

  图POEM操作(上排为POEM示意图,下排为对应的内镜下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