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PICC门诊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身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岁男性小患者。患儿母亲主诉孩子一年前在北京某医院置过一根PICC管,完成了阶段性系统性的治疗后于今年年初将其拔除。最近一次复查显示,孩子病情出现反复,现需要再次化疗。但由于疫情等原因,孩子母亲决定在赤峰为孩子治疗,孩子的血管条件很差,他的母亲希望我院PICC门诊能帮孩子解决输液问题。
我院专科护士在PICC专用超声下评估了患儿的血管,由于患儿一年前在右上肢置过一次PICC导管,且患儿因化疗和疾病等原因导致长期营养不良,体型偏瘦,右上肢贵要静脉、肱静脉和头静脉都过细,不适合再次置管。而左上臂的贵要静脉尚可达到置PICC导管的条件,经过与患儿母亲详细的沟通置管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风险,以及置管后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患儿母亲对以上告知内容知晓后,同意在左上肢置管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由于时间已经临近中午,担心患儿空腹置管会出现不良反应,且午饭后患儿的静脉可以达到更好的充盈状态,利于置管,故将其置管时间安排到了下午。
下午上班后,PICC门诊就为这位小患者的置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置管室在操作前进行了充分的环境准备,将置管室的室温调到了适宜的温度;护士长特意买了孩子爱吃的棒棒糖;护士们还为患儿准备了动画片,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儿的紧张和恐惧。
护士长将患儿抱到检诊床上,并一直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其情绪。PICC置管需要最大化的无菌屏障,如没有约束就为小儿患者置管经常发生患儿手抓或脚踢破坏无菌环境的现象。在取得患儿母亲的同意后,分别有三名护士负责患儿头部、上肢和下肢的固定工作,在保证穿刺成功的前提下,护士的固定的动作尽量轻柔,将患儿的不适降到了最低。在充足的准备之下开始置管,并且一针穿刺成功,导管顺利送入至预留长度,整个置管过程非常顺利。置管后经X线下定位显示导管送入略长,于次日换药时将其调整至合适的长度。
PICC门诊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成功的为18位小患者置管,最小的2岁,最大的12岁。PICC导管不但解决了小儿患者输液难、扎针难等问题,同时还为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正可谓“小儿输液谁解围,PICC导管解燃眉”。
✦ 供稿丨PICC门诊
✦ 编辑丨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