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一动就疼,我不敢……” “伤口还没长好,现在活动会不会把里面的‘零件’弄松了?” “让我再休息几天,等不疼了再下地吧。” 如果您也有这样的想法,请千万不要自责,您可能正在经历一种非常普遍的状况——“恐动症”。
一、什么是“恐动症”? 恐动症,简单来说,就是对身体活动和运动产生了过度的、非理性的恐惧心理。您会下意识地认为,活动会导致或加重疼痛,从而避免一切可能引起疼痛的动作。请记住:恐动症是一种真实的、需要被正视的术后心理和生理反应,据统计,约有30%-60%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会受到恐动症的困扰。
二、为什么会“不敢动”? 恐动症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1.对疼痛的恐惧:术后疼痛是真实的,而大脑会记住这种疼痛,并建立起“活动=剧痛”的错误连接。 2.对手术效果的担忧:“过早地运动,万一动坏了怎么办?”这种对“假体”稳定性的担忧,让您变得小心翼翼。3.对康复知识不了解:不了解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误以为“静养”才是最好的恢复方式。4.心理因素:患者本人比较焦虑、敏感或之前有过不愉快的疼痛经历,更容易产生恐动心理。
三、“不敢动”的危害,比想象的大! 这可能是最需要您关注的一部分,因为恐惧而拒绝活动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形成恶性循环:
四、如何科学克服恐动症?护士给您的“行动锦囊” 。请放心,恐动症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们需要从心理和行动上双管齐下: 1.正确认识疼痛,做好疼痛管理①疼痛是“信号”,不是“禁令”:术后早期的疼痛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管理它,而不是消灭它。在康复训练前,可以按医嘱使用镇痛药,让您在可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②与医护人员沟通:请务必告诉我们您的疼痛程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您。2.信任您的医护团队,循序渐进①早期活动是“医嘱”:术后第1天,在医护人员协助下下地站立、行走,这本身就是治疗的一部分。 ②锻炼计划是个性化的: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制定“阶梯式”计划,从踝泵、股四头肌收缩,到直腿抬高、弯腿练习,再到助行器行走,每一步都是安全且必要的。3.掌握方法,建立信心①分散注意力:训练时可以听音乐、看电视,或者与家人聊天,减少对疼痛的过度关注。②正面激励:记录下每一天的进步,比如“今天比昨天多弯了5度!”、“今天多走了10步!”这些小小的成就,是建立信心最好的方式。4.家属的支持至关重要家人的鼓励、陪伴和理解,是患者走出恐惧的最大动力。请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在他/她取得进步时,不要吝啬您的赞美! 在思想上藐视恐动症,在行动上重视恐动症。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您的医生、护士,以及您的家人,都是您最坚实的后盾。把您的恐惧和担忧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解决它。
图片源于网络
✦ 供稿丨骨科医学中心—关节小儿骨科护理单元
✦ 编辑丨张燕妮
✦ 一审 | 郑宏梅
二审 | 邓新颖
三审 | 朱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