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急救知识“双语”传 生命教育进校园——赤峰市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走进赤峰二中赋能英语课堂
2025-11-04

“Chest compression(胸外按压)要垂直向下发力,深度达5-6厘米,频率稳定在100-120次/分,这既是急救标准,也是今天英语课的‘重点考点’!”“烧伤急救记住四步法:rinse(冲)、用流动冷水冲15-20分钟,remove(脱)、小心脱去染火衣物,cover(盖)、用无菌纱布轻盖创面,send(送)、及时送医,这组英文关键词一定要和操作对应上!”

from clipboard

近日,赤峰市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受邀走进赤峰二中高二11班课堂,将英语课本中抽象的“First aid”单元,转化为一堂“理论+实操”双轨并行的双语急救课。这堂由我院护理部统筹策划的特色课程,不仅破解了英语教学中的医学术语难题,更让专业急救知识以“沉浸式”方式走进校园,成为我院推进社会急救技能普及的又一创新实践。

精准破题:以专业医疗资源赋能教学需求

“这个单元的医学术语太抽象,学生光记单词却不懂含义,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赤峰二中高二英语教师张伟此前提出的教学痛点,正是我院护理部策划此次课程的初衷。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我院急诊科护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一需求,护理部迅速联合急诊科骨干护士,将心肺复苏、烧伤处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3项高频急救技能与英语课本中的核心词汇、句型逐一对应,形成“术语讲解+操作演示+英文复述”的教学逻辑,让学生在掌握急救技能的同时,深化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from clipboard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tourniquet(止血带)’这个单词,更要让他们知道,止血带需绑在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松紧以能伸入一指为宜,这才是‘First aid’的核心意义。”授课的急诊科李响护士在双语讲解中强调。从术语发音到操作细节,从风险提示到场景模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兼顾“英语教学”与“急救专业”双重目标,真正实现“一课双效”。

情景教学:让急救技能成为“可实践的语言”

课堂上,我院急诊科护理团队展现了专业且生动的教学功底,以双语方式,清晰讲解环境评估、意识判断、急救步骤等理论内容,每一个关键术语都搭配实物展示(如止血带、急救毯)并同步开展实操演示,跪姿调整、掌根定位、按压节奏……心肺复苏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规范,还多次邀请学生上台体验——“原来‘compression(按压)’不是随便‘push’,要用上半身力量,手腕不能弯,真的需要技巧!”刚完成一组胸外按压的学生擦着汗说,亲身实践后,不仅记住了英文单词,更懂了背后的急救原理。

from clipboard

这种“在做中学”的模式,让抽象的医学术语变成了“可触摸、可操作”的技能,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延伸——将专业急救流程拆解为“学生能理解、能模仿”的步骤,再用双语串联,让生命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使命延伸:从病房到课堂,织密社会急救防护网

“当学生能用英语说出‘Someone is in cardiac arrest(有人心脏骤停)’,还能立刻开展胸外按压,他们就成了身边的‘生命守护者’。”此次走进赤峰二中的双语急救课,正是我院“专业医疗资源服务社会需求”的缩影——将医疗专业与教育场景结合,让急救知识以更贴近群众的方式传播。

未来,赤峰市医院护理部将继续拓展此类创新合作,围绕不同人群需求设计个性化急救科普课程,让专业医疗知识走出医院、走进更多场景,用“赤医力量”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构建社会大急救体系持续助力。

✦ 供稿丨护理部

✦ 编辑丨张燕妮

✦ 一审 | 刘  美

  二审 | 邓新颖

  三审 | 朱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