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守护,而守护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注。近日,我院心理咨询师走进“红山特殊教育学校”,为辛勤付出的家长们和一线教师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压力与情绪的调试”——特校儿童家长与教师心理健康支持的专题讲座。讲座聚焦特校儿童养育与教育中的心理挑战,旨在为家长减压赋能,为教师注入动力,共同构筑支持特殊儿童成长的坚实“心”防线。
特校的孩子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有着独特的光芒。陪伴他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们,往往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挑战。长期的照料压力、沟通的困难、对未来的担忧、以及社会认知的不足,都可能成为压在家长和教师心头的重担。如何有效疏导这些压力,保持积极心态,建立更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这正是我院此次公益讲座的初衷。
讲座中,我院心理咨询师刘敏娟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共性心理的形成过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例子,把心理过程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演绎的惟妙惟肖,讲座内容贴近实际,引发了在场家长和老师们的强烈共鸣。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大家纷纷就自身遇到的困惑进行提问,心理咨询师刘敏娟均给予了专业且充满同理心的解答。多位家长表示,讲座让她们意识到心理过程重要性,特别是刘敏娟老师强调的“当你发现一个人的行为有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行为的方式解决行为的问题,而应该上升到行为背后的情绪的高度,无论你在情绪这有没有找到原因,都不要用情绪的方法解决情绪的问题,而应上升到情绪背后的认知的高度,我们只有通过重建认知,才能收获我们想要的情绪和我们想要的行为”。教师们则反馈,讲座提供的情绪管理和团队支持策略非常实用,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支持的力量,也增强了继续深耕特教事业的信心。领导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特教工作者及家庭非常及时且宝贵的专业支持。
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对其主要养育者和教育者的支持与赋能。此次讲座是我院心理工作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延伸心理健康服务触角的一次重要实践。未来,心理工作室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探索更多形式的心理关怀活动,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坚实、更温暖的心理后盾,让爱与专业同行,共同呵护每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之路。
✦ 供稿丨心理工作室
✦ 编辑丨张燕妮
✦ 一审 | 吴凤芝
二审 | 邓新颖
三审 | 朱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