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义诊山村——赤峰市医院深入基层送医送药送健康纪实
2018-07-10
       美丽山村,专家踏歌而行。
       “小满”时节,大地生机勃勃,乡间满目葱茏。5月24日,赤峰市医院义诊的队伍披着霞光,沐浴着晨风,豪情奔放的向着敖汉旗出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的义诊活动。
       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新窝铺村是距离赤峰市区150公里的偏远山村,是赤峰市医院本次送医送药送健康的第一站。当义诊小分队刚一进村,就被热切期盼的乡亲们簇拥着、围拢着。在村卫生所,医护人员还没来得及换上白大衣,村民们就纷纷上前问这问那。
       看着乡亲们那一张张淳朴的脸庞,望着那热切期待的目光,赤峰市医院这些走出高楼深院的专家们动情、动容,心中顿时涌动起一种责任,一种豪情。他们不顾清晨赶路的舟车劳顿,立即各就各位,投入工作。神经内科的医生马上打开血压计,儿科专家立即戴上听诊器,中医科主任迅速拿出号脉的垫枕……赤峰市医院来到敖汉送医送药送健康的小分队由15位医术精湛、知名度高的专家名医组成,有中医科主任董松泉、神经内科副主任董志军、儿科副主任萨初然贵、内分泌科副主任孙淑芬、急诊科副主任塔娜、骨科副主任医师隋雨新等。
       营子里来了大专家。乡亲们奔走相告地呼唤着,三五成群地议论着:“市医院的专家来了!”
       “快走哇!”
       “快来看看呀!
       婆婆领着儿媳来了,妈妈抱着宝宝来了,老头儿用农用车载着老伴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向义诊的专家聚拢,村卫生所的走廊过道和诊室的屋里屋外,到处挤满了闻讯赶来的患者和家属,专家们忙得连头都顾不得抬,水顾不得喝。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此时在新窝铺村,玉米秧苗已经盖过脚面,谷子、杂粮杂豆也正待下种,农人们有些疾患,顾不上去医院,更甭说去市里的大医院。赤峰市医院深入基层义诊,真是“及时雨”,帮了农人们的大忙。敖汉旗木头营子乡乡长黄秋丽感慨地说:“等着你们来,盼着你们来。你们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欢迎欢迎,太感谢了!”
       赤峰市医院以为家乡父老乡亲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己任,每年都深入到社区、企业、厂矿、学校以及农村牧区,进行义诊活动。每次义诊,都是抽调医术精湛、知名度高的专家教授组成医疗小分队。这样的义诊,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的欢迎和乡亲们的热切期待,每到一处,都被一种浓浓的感激和期待之情簇拥着。义诊的专家在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新窝铺村忙碌了整整一上午之后,当天下午又风尘仆仆转场到这个乡的染坊村。
        染坊村的人们同样是翘首以待。大家早早的就开着农用车、摩托车赶来,村委会的院子挤满了各种车辆。
       美丽乡村建设,花团锦簇,道路通衢,信息通畅,山外的消息已经不被大山阻隔。赤峰市医院义诊的中巴车一到染坊村,村民们就“呼啦”一下涌上前来,打量着每一位专家——
       “你们的孙院长就是这儿的家。让他抽空回来看看!”
       “耳鼻喉的闫主任来了吗?他可厉害了!”
       “你们的肛肠科有个女主任是姓张吧?获全国大奖,神刀哇!”
       “我亲戚犯气管炎,中医的董先生几副药就给止住了,要不,输液半个月也不见咋样。他来了吗?”
       村民们围着专家们,七嘴八舌的问短问长。
       专家们脚上沾着泥土,心中澎湃着激情,肩头都有一份重重的责任和担当,一下车就忙着诊病、开方、现场付药,忙得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抹去脸上的汗水。在中医科主任董松泉的面前,众多的乡亲排起长队,号脉、开方;在儿科专家萨初然贵那里,一个个母亲怀抱孩子耐心等候;在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专家的诊室,同样是被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时至傍晚,红日西衔,义诊现场热度不减。一天里,赤峰市医院在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新窝铺村、染坊村义诊患者263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两万余元。
       枝头上喜鹊在“喳喳”地叫,村口摇曳的树木花草仿佛在依依不舍把手招。赤峰市医院的专家名医们,期待你们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