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赤峰市医药卫生学会主办、赤峰市医院承办的赤峰市医药卫生学会肿瘤内科专科委员会2024年学术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赤峰市医院肿瘤内三科副主任尹胜杰主持。赤峰市医院院长王文鑫、赤峰市医药卫生学会秘书长冯庆刚、内蒙古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卉、内蒙古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刘彩霞、赤峰市医药卫生学会肿瘤专委会主委张明晖分别致辞。
本次会议设有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瘤及乳腺癌专场讲座。胸部肿瘤专场由赤峰市医院肿瘤内三科主任医师孙雅丽、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崔艳艳、赤峰市第二医院肿瘤综合科主任唐晓红及赤峰宝山医院综合治疗科主任马红梅主持。
学术会议伊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汤传昊率先发言,拉开胸部肿瘤专场的精彩帷幕。他提到,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应不同的诊疗方法。早期可手术NSCLC,辅助靶向治疗有望提高治愈率;局晚期NSCLC,根治性CRT后TKI维持成为EGFR突变人群新的SoC;而晚期NSCLC,精准化全程管理才是关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王宏羽教授承上启下,对NSCLC免疫治疗的进程进行梳理。从后线到一线,从晚期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免疫疗法逐步重塑着NSCLC的治疗格局,多项研究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免疫治疗在NSCLC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不仅如此,新型药物及联合方案给NSCLC免疫治疗领域带来更多可能。
400
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胸部肿瘤专场的最后,李卉带领全场参会人员逐渐走出SCLC诊治领域的迷雾。免疫联合化疗仍是ES-SCLC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亚裔患者OS更优。对于LS-SCLC患者,免疫巩固治疗将成为cCRT后未进展的新治疗标准,关于免疫与放化疗结合的最佳时机、难治性SCLC患者该何去何从等问题,多项3期临床研究即将给出答案。
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慧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红山院区)副主任房芹及赤峰市中医蒙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常晓松对胸部肿瘤专场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消化道肿瘤专场由赤峰市松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兰艳、宁城县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赵存武、克什克腾旗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白丽梅、巴林左旗医院肿瘤科主任魏桂珍及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尹胜杰主持。
消化道肿瘤中,刘彩霞表示,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占比始终居高不下。精准治疗是胃癌诊治领域发展的必经之路,免疫药物是治疗胃癌的基石。免疫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中继续显示长生存获益。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杨林教授围绕“多学科、精准、个体化”三个主题,提倡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优化诊疗。肿瘤确诊时即刻进行分子分型检测、实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以及靶向治疗前移/再引入/再挑战等措施,协同制定最佳诊疗策略,为患者谋求更多生的希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张伟教授从介入治疗角度介绍原发性肝癌的“来龙去脉”。他提到,乙肝早筛早治是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关键。对于乙肝导致肝癌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容忽视,应贯穿治疗全过程。
消化道肿瘤专场的最后一位讲者张明晖依据CACA指南,揭开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神秘面纱。近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上升,患者对就诊科室难以选择。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对诊断要求极高,治疗手段多样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至关重要。
消化道肿瘤专场由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商迪、巴林左旗中医蒙医医院肿瘤科介入科主任曹倩倩及巴林右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赵激扬进行讨论。
妇瘤及乳腺癌专场由林西县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张春宇、 赤峰市医院日间病房主任杨艳、赤峰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贺春艳及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内二科(肿瘤内科)主任吴洪军主持。
北京医院妇科申桂华教授强调,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防治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和艰巨。早期接种宫颈癌疫苗、提高医疗落后区域的认知水平是根本。近20年来,免疫治疗在宫颈癌精准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治疗用于晚期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也具有一定疗效,期待后续的临床数据为我们带来惊喜。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聂俊丰基于国内外指南,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标准方案的变迁进行梳理。从抗HER-2治疗、到单抗类药物、再到TKI以及ADC药物的获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在一线、二线、三线及后线治疗方案不断推陈出新,而后线治疗尚无标准,需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最后,由赤峰市医院肿瘤内三科医师王莹分享一例乳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蒽环类药物序贯抗HER-2靶向治疗的地位毋庸置疑,与此同时,心脏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莫要让心脏毒性成为患者生存获益的“绊脚石”。
翁牛特旗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武志军对妇瘤及乳腺癌专场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大会主席张明晖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本次学术会议汇聚了国内肿瘤学领域的众多精英,对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疗,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探讨。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肿瘤研究与治疗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如何继续提升肿瘤诊疗的精准度及疗效,实现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探索肿瘤防治的新路径,共同为肿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供稿丨肿瘤内科三病区
✦ 编辑丨张燕妮
✦ 初审 | 邓新颖
终审 | 朱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