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清醒,气管插管已经拔除,可以进行自主咳痰,目前患者心率86次/分……”
2021年5月18日,随着责任护士的汇报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那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一次普通的病情汇报的背后,却是一场不平凡的生命争夺战,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我们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2021年5月20日患者平稳从重症医学科转入普通病房。
争分夺秒 挽救心肌
一位中年男患,因“急性广泛前壁心梗”于外院行急诊PCI,因病变极为复杂仅行球囊扩张,没有植入支架。2021年5月13日,因患者病情不稳定,于术后第二天转入我院心内三科,入院后病人血压难以维持并出现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内三科介入团队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后,果断决策为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在前降支开口处植入支架一枚,患者冠脉开通后,仍存在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安全,挽救患者生命,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
生死时速 延续生命
进入重症医学科后,患者血压在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下仍难以维持,并反复出现室颤、室速、心脏停博。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一边为患者进行CPR(心肺复苏);一边跟家属沟通安装ECMO事宜;同时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火速集结,紧急准备体外膜肺的机器、耗材、管路,并进行紧急预充,在CPR(心肺复苏)同时进行ECMO治疗。
“持续CPR!不要间断!”
“准备安装ECMO!按照ECPR流程...引流管置入成功!灌注管置入成功!准备连接体外膜肺!”
“我倒计时到1时,大家同时松开血管钳,3,2,1.....灌注师滴定最大流量!”
“3500转3.6L”
“4000转4.2L,引流管抖管,达到最大流量。”
“患者室速180次/分,血压为平流70mmHg。”
在ECMO组长的指挥下,整个上机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仪器运转正常,经过膜肺氧合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入患者的动脉系统,危如累卵的生命暂时得到保障。
重症医学科内部进行紧急人力调配,对患者进行专人专护。ECMO转机后患者瞳孔恢复正常大小,但是仍然反复发生室速、室颤,呼吸及循环依然不稳定。
“盐水500毫升快速滴入”
“调整去甲肾上腺素泵到3.6ug/kg/min”
“患者尿量为500ml”
“凝血已送检,血气结果是……”
“超声评估患者……”
重症医学科团队根据乳酸值滴定MAP;根据目标MAP及心脏功能情况滴定ECMO流量,在目标ECMO流量下根据右心血量滴定补液量;根据右手氧合情况及ARDS通气流程滴定呼吸机参数....一系列的目标导向的、精细化的、流程化的抢救在ICU里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经过8个小时的救治,终于在2021年5月14日凌晨3:00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不再需要大量液体维持ECMO流量,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下调,呼吸机参数可逐渐下调。
日夜坚守 重获新生
ECMO术后第二日,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救治顺利,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医院ECMO团队进行会诊,针对ECMO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在ECMO转机过程中,从每分钟到每小时的目标导向的精细化血流动力学管理,从每小时血气到每4小时的抗凝目标达成,从血色素不明原因下降到南北综合征发生.....出现的一切问题都被ECMO团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与周密诊疗方案的制定、处置流程规范的实施和平时一丝不苟的演练是分不开的。
患者ECMO转机第四日,心脏功能较前恢复,脉压差30mmHg,MAP80mmHg,LEVF26%,心脏做功/ECMO做功=3.12,符合撤机标准。撤机试验通过进入撤机流程,4天的日夜坚守,迎来了曙光,5月16日14:00,患者成功脱离ECMO支持。
5月17日给予患者停止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神志清楚,经评估后给予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后,于5月20日,转入心内三科继续接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ECMO是极危重心肺衰竭患者的终极支持手段之一,是重症医学科里面把守“生死之门”的“神器”,它能够短期替代肺和心脏工作,为患者病情好转争取时间。在重症医学科一场场生命争夺战中,通过各个部门科室的紧密团结协作,我们坚信“希望”会越来越多,“遗憾”会越来越少。
✦ 供稿丨重症医学科
✦ 编辑丨张燕妮
✦ 审核 | 邓新颖 党办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