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生命降临,医疗安全便是守护他们健康的第一道防线。2025年9月17日,是第七个世界患者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呼吁医疗机构、家庭和社会共同携手,为孩子们筑牢医疗安全屏障。
为何聚焦儿童患者安全?
儿童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耐受性低,心理易受医疗环境影响,就医过程中面临更高风险。即便是细微的疏漏,也可能带来重大影响。世界患者安全日聚焦儿童,正是希望从每一个医疗服务细节入手,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孩子们编织牢固的防护网。
四大行动目标 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围绕儿童医疗安全的核心需求,我们明确四大行动方向:
1.强化风险认知:通过制度与流程升级、专业培训和案例分析,提升医护人员对儿童医疗安全风险的敏感度,实现早识别、早防范。
2.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儿科专科建设,优化从挂号、诊疗到出院随访的全流程,严格把控用药、检查等环节,确保每项操作安全可靠。
3.鼓励家庭参与:通过健康讲座、科普手册和线上课程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儿童医疗安全知识,使其成为医疗安全的重要合作伙伴。
4.推动科研创新:开展儿童患者安全领域研究,以科学数据优化诊疗方案,为儿童医疗安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五大核心举措 把安全融入每一个细节
1.严格用药管理,杜绝“分毫之差”
优先选用儿童适用剂型,从源头避免剂量偏差;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复核患儿信息、药品名称与剂量;为家长提供图文用药指南,保障家庭用药安全。
2.强化感染防控,筑牢“健康防线”
儿科区域配备洗手液与“七步洗手法”图示,规范手卫生;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定期监测消毒效果;高频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阻断交叉感染。
3.提升急救能力,应对“突发状况”
24小时儿科急救团队随时待命,掌握新生儿复苏、儿童心肺复苏等技能;急救设备定期维护,确保随时可用、好用。
4.推广新生儿保健,守护“生命起点”
全面推行早期基本保健(EENC),延迟脐带结扎、促进母婴皮肤接触、指导早开奶;每日监测黄疸,及时干预病理性黄疸;指导家长学习新生儿抚触、沐浴、脐部护理等专业照护技能。
家长能做什么?成为孩子的“安全守护者”
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
1.主动学习安全知识:了解儿童常见疾病护理、用药注意事项及就医流程。
2.积极沟通反馈:就诊时告知孩子病史、过敏史,发现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
3.参与安全监督:留意医院儿童安全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共同营造安全就医环境。
共同呼吁:让安全成为儿童医疗的“底色”
儿童医疗安全需要家庭、社区、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倡议:
医院应将安全理念融入每一个服务环节,优化儿童就医体验;
家庭应增强医疗安全意识,与医护人员信任合作;
社会各界应加大儿童医疗资源投入,支持相关科研与公益项目。
2025年世界患者安全日,让我们携手并肩,以专业医疗、细致照护和温暖关怀,为每一个孩子撑起“安全保护伞”,守护他们健康成长的每一步!